改过之法,实修之道

发表时间:2023-08-06

浏览量:352

改过之法,实修之道

师父好,看到您文章里经常提到,修行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过失。请师父具体开示,要经常反思哪方面的过失,才能更快入道?又佛经说无我无人,既然无我无人,为何祖师又说,常自见己过,才能入道?见自己过失,不还是有我吗?

答:学人当常反思自己是否还有贪、嗔、痴、慢、疑、嫉妒等心,是否还有杀生、偷盗、邪淫、恶口、两舌、绮语、邪见等不善之行,是否还不孝父母,不重师长,不敬他人,是否还见别人不是,是否还随意指责批评别人等种种行为。

首先反思,自己还有没有贪心。于诸顺境、财色名食睡,还有没有贪爱取着之心。若有,当勤觉察,精进修行,殷勤忏悔,当少欲知足,于一切贪爱之境,常知其幻,不取不着。

第二反思,自己还有没有嗔心。于诸逆境、怨怼之人、不合己意的否定和批评是否还有嗔恨之心。若有,当勤觉察之,精进修行,诚心忏悔,当起大慈之心,悟人法空,努力改之。

第三反思,自己还有没有迷惑颠倒之时,还有没有愚痴呆滞的时候,还有没有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糊涂混乱之时。若有,当勤觉察之,常诵经典,广学多闻,诚心忏悔,提升心智。

第四反思,自己是否还有贡高我慢,是否还自以为是,轻慢他人。若心中还有我慢,则常于佛像前礼佛忏悔,观诸佛功德,见自己无知,起平等观智,消除我慢。

第五反思,自己是都还对佛法僧有疑,对善知识有疑,对自己的亲人有疑。若心中经常起疑,当时常反照此疑来自何处,有无实体,毕竟是何物?正起疑时,精进用功,观疑性空,则疑心自除。

第六,反思自己是否还有嫉妒之心。若心中对同修、兄弟姐妹、同事,乃至陌生人,经常怀有嫉妒之心。当勤觉察,殷勤忏悔,当起同体大悲之心,好归他人,恶向自己。嫉妒便可逐渐消除。

第七,反思自己身口意是否还有不善?是否常常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若有之,当殷勤忏悔,坐禅经行,独处牧牛,读诵经典,提高觉知,远离此诸恶行。

第八,反思自己是否不孝父母,不敬他人。若有,当于父母身边勤加侍奉,柔和软语,尊重爱戴。对他人要普行恭敬,不得轻慢。视一切众生如同佛菩萨。

第九,反思自己是否常见他人不是,而不见自己不是。常说他人,不反思自己。若有,当勤觉察之,时时反观,多坐禅,多礼拜,多忏悔,精进修行,不见他非。

第十,反思自己是否还有邪知邪见,是否真正彻悟本性,修行圆满。若心中于法不彻,于理不明,于心不识,当勤忏悔,读经看论,亲近善知识,识自本心,达诸佛理,荡除邪见。

以上略说修行人应常反思自己的种种过失,有则改之,无则不令再犯。若繁说,则无穷无尽。愿诸同修,善思念之。古人云:深深拨,有些子。没有,只怕拨的不深。

六祖大师说: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

有人大言不惭,自称无过,不须改也。只此自称无过,我执我相毕露,过已显矣。真无过者,不言无过。言无过者,早是过矣。如须菩提言,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圣人尚不敢自称无过,更何况凡夫俗子,妄言无过,是大罪过。众生学法,只爱口说,贪图空想,见他非易,见己过难。不愿实践,不务实修,沉迷空理,犹如说食不饱。

有人言,无我无人,何来过失?却不知见自己过失,正是无我无人之真实功夫。若不见自己过失,如何去除我执?如何觉悟无我?可见,真正的无过与无我,不是口上说来、意识知解,而是实实在在看到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而达到真正的无过,实现无我。

学法应当务实,行得一寸,胜过说得一尺。莫只图口快,只见他人不是,看不到自己烦恼恶习如须弥山,未动丝毫,却言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六祖大师云:改过常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正视自己的过失,勇于改变自己的过失,方是修行正途。

常常反思,老实改过,才不辜负自己法身,不枉受轮回之苦。

觉悟之道无他,但见自己过失。

解脱之道不难,但能改过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