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发表时间:2023-02-19

浏览量:470

刻意练习

在一件事上所花的时间、精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造就了你在这件事上的成就。

所谓天才,并不是他在某件事上有特殊的才能,而是他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那件事。对事件本身的熟悉,是在他的练习中逐渐掌握的。

我们看到,无论在哪个领域里,那些获得成功的人,首先是热爱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人,再加上勤奋和用心,就能有所成就。

所以,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的差别是,你是否愿意在某件事上付出和你真正付出了多少,至于在哪个领域,都是一样的。

一个画家和一个围棋大师他们在训练自己的技艺时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是一样的。他们对待所从事的专业时的心理状态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即是专注、觉知、平静。

《刻意练习》这本书说: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比如在坐禅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有效的方法,进行目的明确的禅修活动,以此掌握和提高禅修和觉知的能力,以及通过坐禅而训练转念的功夫,而不是一味地因循过去的知识傻傻地打坐。

转念被称为牧牛解脱的关键”,有时也被祖师称为“善护念”或“一物不为”它是须要大量和正确的练习才能达到。有些人只想通过学习知见和理论就获得纯熟的解脱方法,那是不可能的。除了长时间高效的练习,解脱和世间的任何事情一样,都是需要练习的。

过去祖师们在山中或寺院修行,十年或二十年如一日,他们并不是毫无目的地荒废时间,而是有着自己目标明确的功课来进行训练,比如坐禅、诵经、行禅等等。就算是搬柴种地,穿衣吃饭,它和世间凡夫所做这些事时的用心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是带着觉知,安住当下,心无妄想地去做这些事。这就是生活中的禅修,它是从静坐或形式上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的。

有效而重复地练习,被称为“刻意练习”。刻意练习,非是刻板机械地练习,而是有意识、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练习。它同样适合于修行。包括读经,学习解脱理论,如果你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进行长时间地阅读,你就会获得比其他人更深刻的关于解脱的领悟。再把这些领悟用于生活中,解脱就会很自然地在你身上发生。

佛陀先于弥勒很长时间而成佛,就是因为佛陀正确而精进的修行。长庆大安禅师坐破七个蒲团,香严智闲禅师四十年功夫成片,云岩禅师在百丈那里三十年学法,石巩慧藏禅师练习牧牛,这些都是古人做功夫的榜样。

选择一位好的老师或教练,寻找一个团体或道场,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练习,这能克服自己的懒惰,约束自己的行为,督促自己练习,也会激发一个人更多的潜能,在这件事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修行和训练这件事上,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很早就开始修道,从而给自己用功提供更多的时间。如果一个人从五十岁或者六十岁开始修行,他剩余的精力和时间则相对太过短暂,那取得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没有天生的佛陀,也没有天生的六祖。所有大成就者都是通过勤奋、自觉而有效的练习而掌握了他所从事的领域最高的经验和智慧。

善知识,如果你也想在修行这件事上有所成就,除了有强烈的想了解实相、欲解脱生死的愿望,尽早地确定清晰的目标,真正地为这件事付出时间和精力,跟随正确的修行指导进行大量有效的练习,那才是你成功的关键。否则,修行对你来说永远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