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的模糊搜索结果共3857条

  • 自己是自己的岛屿与皈依

    自己是自己的岛屿和归依师父您好,我很早就离了婚。我有一个儿子,十岁时得了绝症,一年前也离开了我。孩子的离世是我早就预知的,所有的痛苦、恐惧和绝望都在十几年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尝受过了。目前我一个人不上班,也没有继续工作,整天躺在床上,没有活着的动力。以前为了孩子,我还有活着的意义。现在孩子离开了我,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活下去?为什么活下去?请问师父,我该如何活下去?答: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进入了一个梦。刚来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入梦之后,我们拥有了自己,拥有了性别,拥有了父母,拥有了亲情,拥有了身份,拥有了长相,拥有了才华、气质、各种能力。我们经历了各种得失,经受了喜怒哀乐,最后还要经历死亡。然而我们忘了,这一切都是在梦里。梦里发生的一些事可能会让我们睡得更深,比如我们遇到了自己的爱人;也可能会让我们一下醒来,比如失去亲人的痛苦,比如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你儿子的去世,更像是一个恶梦,但是,你可能会因为这个恶梦醒来。如果能让你醒来,无论梦里发生了什么,乃至是你儿子的离开,那一定是天大的好事。你儿子是进入你梦境中叫醒你的天使,他的离去是一剂清凉的药。你经历的一切痛苦正是一把利剑,把你从无明的大梦中刺醒。它越是刺痛你,你越容易醒来。当你醒来,你发现,一切都完好无损,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当你醒来,你发现,你从来不曾拥有儿子,包括你自己。当你醒来,你发现,原来你做了那么久的一个梦。当你醒来,你发现自己就像一个赤身裸体的人,你什么都不拥有。当你醒来,你依然可以继续过你的生活,只是,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清明。你只是活着,变老,然后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你不再被梦所扰,你不再相信这个现实大梦里发生的任何事。你会活在故事之外。你将没有任何忧虑,因为醒来的世界一切都是明朗的,都是无生的,都是寂静的,都是安详的,都是自在的,都是无我的。你不用想着如何生活下去,你只需要呼吸、吃饭、做一些简单的事,休息,睡觉,起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你不想起床,你可以一直躺着,直到你想起来。当你醒来,你不用为谁而活,也不需要考虑具体做些什么,生命本身就会知道方向,你自己就知道该走向厨房还是外面。你不需要计划任何事,生命本身有它最完美的计划。你不需要操心任何事,老天会安排好一切,把你需要的送到你面前。你可以继续选择伴侣,继续迎接你新的孩子,但是,那时,你的心不再放在任何人身上。你不会进入新的梦境。就算你一无所有,你仍然有世间最大的宝贝,你自己。你自己是自己唯一的堡垒和港湾,你自己是自己唯一的盾牌和雨伞,你自己是自己唯一的洲渚和桥梁,你自己是自己唯一的渡船和车乘。你自己是自己唯一的归依和导师。你将会为你的新生而庆祝:你诞生在真实的世界里。你会为自己的日子选择新的家:无事,安宁,淡泊,满足。你自己的日子,你一个人就能过得美满、知足、惬意。你不再关心任何人,照顾好你自己,那是你唯一需要操心的事。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跟自己搭伙过日子,你一样能过得风花雪夜。做自己擅长的事,哪怕只是种菜,养猪,卖菜,甚至是乞讨,徒步旅行,在街头卖唱。当你醒来,你只是为你一个人活着,你完全不在乎做或不做任何事。你不再伤害自己,你不再相信任何让你受苦的念头。你会拥有无限的自由,你会有无数种爱自己的方式。你不再相信念头对自己的戏弄和干扰,你会对它们莞尔一笑。你会爱上现实,你会爱上生活,你会活出你自己。你再也不会辜负你自己。你会变成一束光,一束温暖自己也照亮别人的光。

    2025-01-05 学山文章

  • 明香、盖年与十休

    明香、盖年与十休明香,盖年,十休是三位很好的禅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佛法。有一天,他们三人在小路上散步,明香说:佛法最终是讲常,山河大地,无不是法身。盖年说:无常即是佛性,一切变化中有不变之性。十休说:哇!玉兰花开了。秋天到了,三人一起到山里的寺庙游玩。明香说:还是离开家修行更清净。盖年说:在红尘中历练更容易成就。十休说:这里的松树真是太漂亮了。一次,三人又聚在一起。明香说:虽然万法皆空,但修行不能拨无因果。盖年说:若有一法不空,就不能见性。十休坐在一边沉默不语。明香和盖年说:十休,你怎么看因果?十休说:昨天晚上好像下雨了。明香说:你为什么总是转移话题呢?真没意思!十休笑着说:今天天气真好,不如我们去散步吧。一日三人一起去拜见一个禅师。禅师问三个人:什么是佛?你们说来听听。明香说:自心是佛。盖年说:佛是妄想。十休说:禅师是佛否?禅师说:我有点事,你们先坐一会儿,然后就起身走了。明香和盖年两个人在那里一头雾水,不知道禅师是何意。于是他们问十休:禅师是不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十休说:我今天也有点事,先走一步了。善知识,明香者,名相也;盖年者,概念也。明香与盖年,皆是入心意识,不是出心意识。十休者,实修也,出离对名相和概念的执着。什么是修行?什么是解脱?谈论只能引导修行,终不是修行。执着于谈论,入于名相与概念网中,转转迷失,人我竟起,覆盖真性,被念缠缚,不得解脱。转念才是修行,不入才是功夫,不诤是智慧,走开即是解脱。

    2025-01-05 学山文章

  • 今天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如果今天是我生命最后一天,我一定不会恐惧和不安,而是会精心而虔诚地庄严我的灵魂,为了迎接另一个新的生命。如果今天是我生命最后一天,我一定不会把持着生命,而是放松我的躯体和灵魂,彻底清空心中留下的所有不满,为了迎接我另一个灵魂的住宅。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一定不会沮丧和难过。我会满怀欣喜地眺望着另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在他的身上注入我全部的爱意。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一定不会有任何遗憾,我不会活在过去的内疚中。我知道生命还在前面以另一个样子等着我,而那一定是完美和崭新的我。今天本来就是生命中最后一天,每天都是,时时都是。生命是真实里发生的一场幻梦。这场幻梦随时都会醒来,都会结束。如果生命的流逝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一定会在生命的每一个刹那的流动中,让它溢出满足和感恩,而不是抱怨和不满,那是我对生命最好的回馈。如果生命是一场无我的盛宴,我不会让自己停滞在某一处,来阻挡生命的舞蹈。我会撤销我的意志,让生命自然地呈现。把每一天都当成唯一的一天来度过,带着感恩和知足,你会发现,生命不再是断灭和消失,而是无尽地绽放。就算你已年老,形将枯萎,你仍然可以给生命以热吻。就算你在病苦之中,请相信生命,它就像金子藏在泥沙中,永不凋零,永不染污。就算你正在烦恼的大海中沉浮,就算你正在痛苦的烈焰中烤炙,请相信生命,它是金刚,没有什么能摧毁它,没有什么能减损它,没有什么能破坏它。生命是无尽藏。不要以为生命会结束,生命会一直延续。所以,每时每刻向生命致敬,每时每刻心存感恩,每时每刻带着满足,感恩和知足会延伸到你的下一段生命旅程中,并且永远跟随你,给你幸福。不要恐惧生命的流逝,那只是生命的表象。真实的生命是永恒的,真实的生命是无尽和无形的。去领悟那无限、无形、无生无灭的真实的生命吧,它不在未来,就在你每一个思想中,就在你每一个眼眸里,就在你一次聆听中。活好今天,这最后一天,这唯一的一天;把握好当下,珍惜眼前,这唯一的时刻。今天就是一切,当下就是永恒。

    2025-01-05 学山文章

  • 在一个个被困的念头上解脱

    在一个个被困住的念上实现解脱口说般若,穷劫不能见性。谈论佛法,与解脱毫不相关。研究名相和义理与觉悟了无交涉。修行是从一件件具体的事上去修,解脱是从一个个念头和各种执念中解脱。在哪里修行?在烦恼起处修行。从哪里解脱?从观念和想法中解脱。在哪里觉悟?在起执念处觉悟。在哪里自由?在放下观念处自由。一个母亲认为孩子就要上学,当她的孩子不想上学,她生出了大烦恼。她改变了这种观念,认为孩子不上学也很好,她解脱了。一个女人认为必须要找到一个伴侣生活才能有保障。她找不到伴侣,只要一想起这件事就非常苦恼。当她改变了观念,认为一个人生活也很好时,她解脱了。从那个执念中解脱。一个修行者认为必须要修禅定才能解脱。当他不能入定时,他很苦恼,他被必须要入定才能解脱这个观念束缚了。一旦他放下这个想法,他立刻就解脱了。他发现,解脱跟入定毫无关系。解脱只需要放下眼前的那个执念。一个人认为修行就要吃素,当他看到同修吃荤,他就起了分别和评判的心,因此而生出烦恼。当他改变了这个观念,不再坚持认为吃素是修行的关键,他解脱了。他从那个执念中解脱了。一个人认为修行就要断淫欲,而他无法断除淫欲,他被这个一定要断除淫欲才能解脱的观念束缚了。当他不再执着这个观念时,他立刻解脱了,从眼前解脱了,而这,跟断除淫欲毫无关系。当他再次升起这样的观念,他再次放下,他再次获得解脱。是什么困住了我们?知见和观念。什么是解脱?没有任何固有的观念和知见。所以,佛是无知见的人,解脱者是不相信任何观念的人。解脱永远是在当下,是在具体的事情上不住,在具体的观念中转变观念,在一个个被困住的念头中跳脱出来,而不是在未来解脱,不是在想象中解脱。解脱不是沉入观念,而是从观念中走出来。一念不住,一念解脱。念念不住,念念解脱。去看到自己固有的观念,质疑它们,松动它们,在放下观念的瞬间实现解脱。修行永远是针对那些有所住的心,有所执的念。若本无烦恼,亦无执念,则不需修行,不需要解脱。一切时中,自性自如,无拘无束,心无执着,即本解脱。朋友,修行不需要断除任何事情,只是断除对各种事情的评判和执念。你要关注的不是做或不做什么,而是以不住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人、一切事。当你心无观念,你会在一切事中解脱,会在一切境中自在。记住,束缚我们的,永远不来自事情和他人,而是来自我们的观念。松开那些观念,跳过种种修行,直达解脱。

    2025-01-05 学山文章

  • 最上修行,最妙法门

    最上修行,最妙法门居士:师父好,我每天都会按照你提供的方法做功课,比如诵经,坐禅,发呆。我也会做家务,收拾房间,洗衣、买菜、做饭。但是我每天仍有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心还是隐隐不安。请问师父,我不能安心,是因为我做功课的力度不够,还是别的原因?答:所谓的功课,是指在做一切事时,都很专注,都很安心,都活在当下。做一切功课都为安心,如果能直接安心,又何须做一切功课?你扫地时专注吗?你走路时专注吗?你擦桌子时专注吗?你吃饭时专注吗?你开门时专注吗?你关门时专注吗?居士:我做家务时有时会急躁,不是太认真,也不知道专注没专注,就是想赶快做完了,好去打坐,或是去读经。我在打坐或诵经时就很安心,但是在做事时,有时不知道心在哪里。答:执着形式上的功课,就会轻视平时生活中做事这个更重要的功课。在我看来,做一切事时缓慢、专注和安心,才是更深入的修行,更持久的修行,更有效的修行。扫地时,每一个动作,都了了清楚,犄角旮旯,都要扫到,把心安住在扫帚和地面上,眼看到,手扫到,簸箕收到。若能如是扫地,胜于念咒诵经,超过打坐无为。何以故?动上有不动,第一义不动。擦桌子时,边边沿沿,都要擦到,每个动作都不要着急。洗抹布时,水花不要溅到四处。拿起桌上的东西时,不要掉落和打碎。不仅擦到桌面,桌子的边沿,桌腿,侧面,尽量都要擦到。眼到哪里,手到哪里,心到哪里。若能如是擦桌子,即是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亦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何以故?住无住故?心无妄故,念念空故。叠衣服时,每件衣服展开,衣领衣袖铺平,折好,放好。一件一件,慢慢整理,不急不躁,每一个动作,了了清楚。一打妄想,立刻回到叠衣服的动作上来。如是叠衣服,即是修禅,即是最好的功课,是最妙的修行。离此之外,没有任何事等着你去做。即是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做任何事,记住,要慢,要稳,要缓。坐下时,要慢,起身时,要慢;抬腿时,要慢,放腿时,要慢。说话时,要慢;抬头时,要慢;拿东西时,要慢;放东西时,要慢;吃饭时,要慢;夹菜时要慢;咀嚼时,要慢,吞咽时要慢。当你缓慢地做一切事时,再无大小事,再无重要的事与不重要的事,再无急迫的事与不急的事。生活中如此,工作中如此,起居时如此,待人接物时如此,把眼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安心于这些事,在所有的事中都能安住,都无妄想,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真功夫。在所有的小事上用功,持续地训练专注和觉知,胜于每天思惟甚深的道理。在平常的生活上安住,持续地练习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胜于入甚深禅定与得六神通。在每个动态中无求,持续地练习心无所住,是真禅修。在每个无聊中安住,持续地护好自己的每一心念,是名寂灭。在每个琐碎中知足,持续地修习心无所得,是名圆满。不要执着功课的形式,学会在任何事上离念,不住,安心,持续训练,久而久之,自然诸识不惑,诸妄不起,烦恼不生,是最上修行,最妙法门。

    2025-01-05 学山文章

  • 一切的存在,都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自己

    一切的存在,都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自己问:师父好。我目前44岁,有两个孩子,大孩子16岁,小孩子8岁,有一个老母今年73岁。因为孩子沉迷手机,从中考以后感觉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天天一个人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从今年高一开学至今几乎都是请假状态,目前大孩子不听父母的任何话,没有一点敬畏之心,稍微说一句不顺他心的话,就对我非打即骂,看到我就像是仇人一样,想置我于死地。我老公是比较老实的人,也管不了这个孩子。我感觉如果继续这样,我会有生命危险,我想离婚,离开这个家,这是我想到唯一解决的办法,请师父指点一下,我该如何是好。答:所有的敌对并不来自于外在,而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防御和敌对。你的恐惧和焦虑也并非来自孩子,而是来自于你自己。如果你对孩子毫无要求,他对你就没有任何反抗。如果你只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他对你就不会有这样强烈地反应。如果你只是爱你的孩子,像他在婴儿时拥抱他,允许他,他就不会再对你有任何恶意。所以,所有的问题,是你施加给孩子,然后从他那里反弹给你的。撤销你对孩子的任何期望和要求,允许他不上学,允许他玩手机,允许他无所事事,允许他颓废,允许他冷待你,允许他不听话,允许他做任何事,接受他呈现的任何状态和样子,尊重他,就像尊重一个圣者一样尊重他,看看他会如何待你。怎样才能允许和接纳孩子?允许和接纳自己。怎样才能对孩子零要求,零期待,零干涉?对自己零要求,零期待,零干涉。怎样才能无条件地爱孩子?无条件地爱自己。你不需要对孩子做任何事,你只需要静下心来看到你自己。看到你自己,你就会看到你的孩子。当你真正看到,你才会理解,才会懂得,才会爱。你怎么对自己,就会怎么对他人。你怎么对他人,他人就会怎么对自己。所有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都是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的瞬间反馈。所有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都是我们对待自己方式的延伸。所有我们指责别人的缺点都是我们内心缺点的反射。所有我们不爱别人的地方都是我们不爱自己的反照。我们看不到自己快速的心念和投射,以为是别人对我们有恶意。事实是,如果你感受到了对方的恶意,那恶意一定是你先发出的。看到这一点,觉察到自己的心念,别被它带入评判和分别,这个世界和所有人对我们就会绝对的安全和友好。你想离婚,想离开这个家,这没有问题,那是你的自由,你随时都可以做出这个决定。但是,这样做并不能解决你的根本问题。你的根本问题是把心思过度放在了孩子身上,放在了外境上,而忘记了关注自己,忘记了爱你自己。就算你离开了他们,你还会习惯性地关注外在,而不知道去认识自己,去觉察自己,去允许自己,去与自己和解。你的孩子就像一只被困在了笼子里的动物,是你亲手用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把他关到了一个他不想生活在其中的笼子里。你只需要打开那扇门,撤销所有对他的期望,他就会重获自由,从而也不再对你有任何敌视。孩子是让我们醒来的礼物。孩子不是用来管教的,而是用来爱的。虽然孩子有时看上去是那么的古怪、冷漠和陌生,要知道,那古怪、冷漠和陌生来自于我们自己。一切的存在,都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自己。借助于孩子,我们要爱的并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借助于孩子,我们要帮助的并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借助于孩子,需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孩子是我们内心的写照,也是我们自己的缩影。孩子是我们的镜像,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自己。改变你自己,他会随之改变。遇到所有的境,先从自己身上下手,先了解你自己,再接纳你自己。对自己零要求,零期待,零干涉,你就能对别人零要求,零期待,零干涉,从而接纳一切人,尊重一切人。你怎么对自己,就会怎么对别人,同时,别人也就会怎么对你。一切都从认识自己开始,那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2025-01-05 学山文章

  • 过不纠结的人生

    过不纠结的人生看病时就踏踏实实看病,不看病就踏踏实实不看病,别看病时想着不看病,不看病时又想着看病。得病本身对自己都没那么大伤害,纠结伤害最大。孩子上学就让他踏踏实实上学,不上学就让他踏踏实实不上学,别纠结。上不上学不是人生的重点,人生的重点是与家人一起度过所有平常快乐的时光。不离婚就在一起好好过,在一起过没什么错。想离婚就干干脆脆离婚,各过各的,离婚没什么错。别纠结,不要在一起过,想着离婚;离了婚,又想在一起。能干点别的事就干点别的事,别整天纠结一件事。上着班,就好好上班,积极地干好自己的工作;不想干了,就立刻辞职,不要强迫自己非要上班。就怕一边上着班,一边想着辞职;一边在家里闲着,一边又觉得闲着不好。上班也好,闲着也好,只要你接受自己,只要你没那么多欲求。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干什么,干好它,不干什么,把心安下来,就不干了。别干着想不干多好,不干想着干多好。纠结的话,白白受苦。受苦就好好受苦,别太过分,别对自己那么残忍。一切事都是想出来的,能不想,或不信于所想,什么事都没有了。世间事就这么点事,一切事你认为它是事它就是事,不认为它是事就不是事。关键是你怎么认为的,重点是你是不是把它当回事。事不重要,你执着了,就重要了。看淡了,不执了,所有的事都是破事。事无大小,无轻重,无贵贱,无缓急,心生执着,心有取舍,心有得失,事有好坏,境有顺逆。人活一世,本来没事,不过梦一场。当真了,一句话能把人气死。不当真,死了也不是事,僧肇,二祖,岩头,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一切事都是梦事,梦醒了,随顺生命,轻松无苦地活着而已。吃药也开心,不吃药也开心;上班也开心,不上班也开心。做一切事,不过是游戏世间而已,不再跟自己较真。梦醒了,结婚也开心,一个人也开心,有孩子也开心,没孩子也开心。做什么,不做什么,都不再重要,知道一切都留不住,都不是真的,那才重要。梦醒了,梦里的一切都会放过,不再把捉,不再执迷,不再强求,不再占有,心中总是空空无物,不挂一事。不要在事情中纠结和较真,多在心境上醒来和觉悟。不要在对错里浸泡和纠缠,多在心安处用功和着手。不要在得失里算计和谋划,多在空无中释然和解脱。走出妄念,放下得失,回归零点,回到平常,接纳一切,拥抱发生。所有你纠结的都会过去,所有你在意的都是虚妄,所有你焦虑的都是偏执。放过自己,活在当下,跳出虚妄,安住真实。

    2025-01-05 学山文章

  • 你唯一可信的是,你什么都不要信

    你唯一可以相信的是,没有什么可相信的当我对一个人说心经是伪经时,如果你对此产生疑惑,说明疑惑不是我带给你的,是你自己从内心深处就不相信心经是真经。如果你对此绝对相信,那么,不管任何人提出任何说法,你都不会相信。就好比有人跟你说,你不是人,而是一只猫,你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如果你相信了这种说法,说明你对自己从来就没有信心。所以信心永远来自于自己,否定也来自于你自己,跟外界对你的评价毫无关系。如果你对自己没信心,你就会轻易地被外界的信息干扰和影响,你就永远无法自己做主。自己去建立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吧,不要被任何人影响。当佛陀的话你都不再相信和执着,你便开悟了。一个人说,大象的鼻子都是后天安上去的,你相信了他的说法,到处去跟别人讲,所有人都笑话你,你最后发现自己被那个人骗了。你怨恨那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是那个人的错。其实,你被别人取笑跟那个人没关系,跟你盲目地相信他有关。如果你不懂得反省自己,而一味地抱怨那个人,下次,你还会被别人所骗。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心经是伪经,另一个人就对心经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开始抱怨这个人让他对自己无比信任的东西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并不来自于说这种话的人,而是来自于他自己对自己的怀疑。有人对此评论说,一个人毫无缘由地说谎骗人,这是不对的。你要关心的不是别人骗你是对是错,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那是别人的自由,你永远无法控制和主宰他。你能主宰自己的是对他所说的话作何反应,你可以不相信他,这才是重点。一味地抱怨别人毫无意义!好好地关注自己的心态,训练自己独立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要被外境所动,那才是你要做的事。所以说,所有骗你、伤害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他们是来叫醒你的,是来提醒你回到你自己那里,提醒你不要执着于外境,不要沉迷于怨恨别人之中。否则,你就会一直受苦,一直遗失本心,一直找不到自己,一直心向外跑,无法自在。可能有人又会说,那骗人和伤害别人的人就没有错了吗?你又迷了!他们有没有错,能改变你受害受苦的事实吗?能让你不再相信他们吗?他们咬了你一口,是想咬醒你,而你还在这里执着对方有没有错,不是太愚痴了吗?不要关注他们是否有错,你要关注的是自己如何不被他们影响,不被任何想法所骗。想要不被外界影响,就不要相信任何评判,不要相信自己头脑里出现的任何观念。松动你对事物持有的各种知见,你就不再被任何问题所困。这个世间只有一个牢笼,就是你的大脑和你对它的相信。切记:你只需要相信一件事,那就是没有任何事需要相信。

    2025-01-05 学山文章

  • 活着,活出本性

    活着,活出你的本性活着,活着,你真的在活着吗?是作为妄念和执着活在死板的概念里,还是作为无住的智慧灵活地存在着?松开自己固有的认知,从所有僵化的教条中醒来,人才能真正地活着,无苦地活着。人真正打开自己的观念,才是活的。没打开自己时,人虽活着,却是死的。所有开悟的人,仅仅是心性灵活,思想活跃的人,没有坚持什么的人。你的心灵活吗?你有没有死死坚持的事?如果有,那是你受苦的唯一之因。放下你坚持认为的观念,你便真正活过来。活着,跟肉体没关系,那是心性的事。活着,跟形质没关系,思想观念随时变通,那才是真正的活。活着,跟死活没关系,跟能不能随时放下自己固有的认知和观念有关。有的人活了一辈子都是死人,因为他的思想观念死板、坚固、僵硬。他坚持他的认知,并为此受到种种束缚和痛苦。而有的人,就算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灵魂、思想、认知灵活多变,他仍旧是一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他仍能影响无数人,他的生命仍能在无数人的思想中延伸、存活。做一个真正活着的人,而不仅仅是身体活着的人。做一个思想灵活、灵动、充满灵气的人,而不是思想陈腐、僵硬、老化的人。做一个生气勃勃、生机盎然、生动鲜活的人,而不是一个到处评判定义、循规蹈矩、死气沉沉的人。让自己的心活起来,动起来,变化多端,无拘无束,自在无碍。不要被任何观念捆绑,不要被死灭所缚。让自己心无知见,心无观念,心无评判。做一个对一切都没意见,真正鲜活灵动,如云如水的人。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让佛法活起来,让自己活起来,让本性活起来,不执一法,不住一法,不舍一法,不灭一法。一切时中,自性自如。一切事中,灵动妙用。 

    2025-01-05 学山文章

  • 若心不住,万法清净

    若心不住,万法清净人们对因果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迷信的层面上,认为做了什么,就会受到什么果报。比如在寺院过斋,就一定要供养钱财,否则将来要加倍偿还;堕胎杀生,会有诸多恶果;经典要妥当安放,否则会就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因果。通达真正的因果,要了解心和实相。罪从心生,还从心受。心若不住,罪则不生。若能无心,果报即无。因果幻化,虚妄不实,以住着故,则枉受报。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有因果,是你做什么时用的心而产生心里的感受,以及未来时中仍旧如是用心而感受到的,是名因果。不是你杀生就会受苦,而是你杀生时心中的嗔怒、无明和敌对产生的苦。若心中无怒、无嗔、无无明,觅杀生即了不可得。不是你偷盗就会受苦,是你偷盗时的紧张、恐惧、不安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惩罚让你受的苦。若你心中没有紧张、恐惧和不安,世间即无偷盗之事。不是你邪淫让你受苦,是你行事之时的贪着、爱憎、占有、畏惧、消耗等内心的感受让你受苦。若心中无有贪着、爱憎、占有之心,世间即无淫邪之事。不是妄语让你受苦,是你正恁么时,心中不安、羞愧、自我否定、对自己的种种评判让自己受苦。若心地坦荡,无妄分别,世间一切言语即非妄语。不是你吃肉、喝酒、抽烟、两舌让你受苦,是你正做这些事时心中妄见能所,妄生分别,迷失心性,妄生事端,不堪忍受,而让你受的苦。若能一切时中,清醒自在,无拘无束,无妄分别,即一切无碍,皆为清净,逍遥自在。不是你谤佛、谤经、谤僧让你受苦,因你诽谤时心中的自我、傲慢、对立、我执让你受的苦。当你正诽谤时,而心中无憎、无怨、无厌,你无苦可受。古人呵佛骂祖,无一受苦。何以故?心无恶故。不是你干了什么或不干什么而有因果,而有苦受,而是你心里怎么想,心是否住着,心是否挂碍让你偿受果报。若心无所住,终日做一切事,终无苦受。若无疑,决定透得过一切法,则一任作为,终无果报。古人云: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祝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昏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孰为戒哉!故知法由心生,罪由心有,因果由心而起,果报由心而受。万法唯心,若能无心,即一切法不生。若心无住,则万法无咎。 

    2025-01-05 学山文章